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二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11.16461

摘要: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系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翻开党和人民百年奋斗铸就的恢宏史诗,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题主线。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说,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围绕践行初心使命这一主题主线来展开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我们才能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同各种政治力量和困难挑战的较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根本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充分证明,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奋进新征程,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以贯之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是否能够真正解决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历史性任务。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答案,书写于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的历史进程之中。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最雄厚的底气。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把握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定力,志不改、道不变,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奋勇前进。只要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坚定不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协会对公账户

单位名称: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账 号:1602023919200059151
开 户 行:济南工商银行趵突泉支行
税 号:51370000MJD6177755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济南市华能路89号山东质监综合服务大厦2楼205室
邮政编码:250100
传 真:0531-55692988
综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训 部:0531-88023952
评 审 部:0531-88023938
学术交流部:0531-88023907

订阅号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