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树平出席国家质检总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并调研山东质检工作 更加主动作为 坚持走在前列
2015.09.01249

摘要:


    8月30至31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山东出席国家质检总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并调研质检工作。支树平要求山东质检部门更加主动作为、坚持走在前列、争作更大贡献,为塑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会见了支树平一行,双方就加强质量工作、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支持山东质检部门改革发展和深化部省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支树平与山东省省长郭树清代表双方在《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全力塑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上签字。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于晓明,副省长王随莲分别参加会见、出席签字仪式,省政府秘书长蒿峰主持签字仪式。
    支树平在签字仪式上指出,质检总局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集中体现了对山东的看重和支持,也集中体现了共同推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意愿和期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山东对质量工作高度重视,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山东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旗帜鲜明地把质量抓在手上、摆到重要位置,大力推进质量强市、质量强省和质量强国建设。特别在质检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关注质检机构队伍建设,切实把山东质检部门打造成为服务“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的突击队,打造成为全国质检系统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山东各级质检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合作协议,为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郭树清表示,合作协议的签署,必将对山东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塑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提升山东综合竞争力产生积极作用。山东省将认真落实合作协议内容,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和质量工作水平,坚定不移地把质量强省战略、标准化战略、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落在实处。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山东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口岸检验检疫通关效能、推动质量提升促进转型升级、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等12个方面全面深化合作。
     8月31日,支树平在王随莲的陪同下,前往山东省质检院、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山东省质监局和山东检验检疫局考察调研,督促检查质量安全工作,看望慰问一线干部职工。山东省质检院浓郁的文化氛围、高效的内部管理、过硬的检验能力给支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由衷地称赞,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同时把文化和管理跟上,才能给人以可亲可信之感。支树平对山东质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山东是经济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重要地位。山东质检部门围绕山东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履行职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抓质量抓出了水平,保安全守住了底线,促发展作出了贡献,强质检取得了进步,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两区一圈一带”的发展战略,质检系统也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山东质检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对山东的要求,按照质检总局党组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更加主动作为,坚持走在前列,争作更大贡献。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检验检疫工作座谈会、全国质监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创新质量监管和口岸查验机制,推进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在推动改革过程中突出质量元素,努力在改革创新中走在前列。要理直气壮地把质量安全抓在手上,围绕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和外贸发展,当好服务者,当好监管者,努力在抓好质量安全和服务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他特别叮嘱,山东是危化品生产大省、特种设备使用大省,要始终紧紧盯住,须臾不可放松,努力守住安全底线。要坚持全面从严治检,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同时,坚持推进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人民质检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强局兴检方面走在前列。
    在山东期间,支树平还会见了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尹慧敏、青岛市市长张新起等。
    质检总局办公厅、质量司、通关司、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出席签字仪式并陪同调研。 

协会对公账户

单位名称: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账 号:1602023919200059151
开 户 行:济南工商银行趵突泉支行
税 号:51370000MJD6177755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济南市华能路89号山东质监综合服务大厦2楼205室
邮政编码:250100
传 真:0531-55692988
综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训 部:0531-88023952
评 审 部:0531-88023938
学术交流部:0531-88023907

订阅号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