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如何发展:成熟于内,赋能于外
次
2020.06.11来源: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依托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型互联网平台优势,数字化、智能化“云”端模式,正蕴藏着巨大的“蓝海”市场。我国工业互联网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新基建”的浪潮下,制造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呼声越来越高,借助网络协同、远程服务、供需对接等优势,工业互联网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新基建”步入政策春天,工业互联网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生产力,国内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较快,即将突破7000亿元。工业互联网正在经历导入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必将吸引整个社会的关注,以及人才的相对聚拢,使其获得历史性的机遇。与此同时,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为工业互联网赋能,帮助工业互联网迅速成长,如5G对设备硬件的控制和相关数据的采集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美的集团美云智数总经理金江认为,工业互联网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大时代下当仁不让,积累客户,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工业互联网的服务。同时,面对中小企业进行能力的适应性改造,如SaaS化布局、渠道布局等,让中小企业也能够享受到工业互联网的赋能。
金江说,2019年以来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落地阶段,从目前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来看,平台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是以“设备物联+分析”或“业务系统互联+分析”的简单场景优化、单点智能应用为主。中国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基础整体上仍非常薄弱,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多个发展阶段并存。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工业互联网距离全面落地和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当前重点还是工业软件的应用和拉通为主。”
这次抗疫复工的过程让金江深刻感受到工业互联网在B端的前景之大,他说:“通过拉通和透明化整个信息流,我们非常清楚自己订单的状态、产线准备的情况、设备的状态以及供应商的开工情况等,工厂根据这些情况来进行智能排产,供应商也可以根据美的提供的信息来安排他们的复工复产。”
数字化升级也考验着企业的投入能力和人才储备,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企业而言,更是不小的考验。“不管是理念还是方法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生产环节、制造环节、销售环节以及为用户服务的环节中去,落实到具体的系统功能上。如果基础太弱、需要改造的地方太多,它要投入太多资源。”金江说,“从外部招揽人才也非常困难,这种人才不好找,大部分人才都是在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成长或者培养出来的。”
在金江看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有两个,其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能力是敲门砖,而作为IT系统的标准化、通用化水平,也即技术能力也十分重要,二者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可是,目前很多工业互联网企业存在“偏科”现象,同时在管理实践和IT技术两方面都强的企业数量较少。
虽然已有不少企业被工业互联网赋能后,收获了更多发展机遇,但金江仍提醒道:“工业互联网的实施不能太追赶时髦,首先还是看企业需要什么,想走到哪里,步骤是什么,一步一步来,踏实地把事情做下去。中小企业第一要有希望,第二要有决心,只有开始了才有完成的那一天,一直光想不做,只能看着大潮不断往前翻滚,最后就会被淘汰。”
成熟于内
2013年美的进入数字化1.0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的建立起一个企业集团级的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数据、统一系统。这个过程完成了很多数据的集成,带来了产品的统一、业务规则的统一和企业经营语言的统一。接着,美的又在业务模式上推动了全面转型,提出了T+3、C2M等柔性化定制模式,真正意义上开启了数字化2.0的进程。
数字化变革的过程中,美的意识到数据联通对于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意义,在建立了多层次的信息共享平台后,顺其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全产业价值链。美的将自身产业上下游信息串联,通过工业互联网的统一调配,不仅改善了库存积压状况,还纵向打通了供应商与经销商环节。向上针对供应链,通过全面上云,缩短采购周期,提升双方效率。向下针对小B端进行数字化改造,将工业互联网的能力直接武装到小B端,提升渠道盈利能力。
工业软件背后代表的是企业的管理逻辑,是企业运营中一个个经验的积累。因为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从始至终都来自于真实的大型工业场景,在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后,可以帮助用户解决生产制造领域里各种问题。其在美的的开发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IT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研讨,不断试错后获得的成果,使其他的服务对象少走很多弯路。
几年前,美的集团并购了机器人巨头库卡,这使得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如虎添翼。首先,智能化硬件机器人的接入能力变得非常强大,在各种场景里,美的工业互联网支撑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能力具备了明显优势。其次,因为库卡的加盟,极大地丰富了美的工业互联网在机器人场景上的应用,面对客户的复杂需求,美的可以内部协同,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美的在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后,一举跻身中国前十大机器人公司的行列。在补充了智能制造过程中缺少的高端装备后,美的工业互联网的两大关键生命线——智能机器人与智能仓库正日趋完善。智能机器人在大幅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扫除了传统生产过程中突发问题多、故障难掌控、参数靠经验、知识难传承等痛点。智能仓库则是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实现了仓储物流中“最后一米”的完全自动化。
在工业互联网硬件领域里,美的从最基础的机器人与自动化做起,再到硬件设备的布局和工业设备联机,最后发展到自主打造硬件设备平台SCADA,已经逐步确立了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生产场景的商业解决方案。
美的从2012年开始正式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到如今已经历了9年,投入很多资源,在技术平台上得到了很强的能力积累,其工业互联网产品已覆盖集团全价值链。美的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deaM.loT,其产品系列包括四层:工业APP及SaaS、工业云平台、SCADA联机平台及边缘计算,以及机器人及自动化,能力生长也源自内部场景的需求。“软硬结合”的科技创新理念贯穿其间:在软件方面,拥有成熟的全价值链支撑套件,以及业界领先的VisualComponents仿真软件;在硬件上,拥有库卡等领先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服务提供商。
MideaM.loT提供的不仅仅是云端的链接、海量工业数据的汇聚,更是基于工业机理、业务实践生成研、产、销全价值链集成解决方案。目前已构建了20多款应用服务层工业SaaS产品、管理服务平台层PaaS产品和边缘计算层SCADA平台,联机的智能设备达1000万台,累计工业生产相关的10PB海量数据。
MideaM.loT在美的内部“牛刀小试”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效果——以电器制造常见的“注塑”环节为例,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实效:原材料库存减少八成、智能装备提升生产整体效率17%、故障响应时间缩减80%、故障率减少36%、停机时间缩短57%、检验成本下降55%、外观检测精度上升80%……
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的核心领域,标识解析体系又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板块之一,近日,美的集团牵头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家电产业应用服务平台”已经顺利上线。
赋能于外
作为美的内部孵化的云服务商和集团对外的输出窗口,美云智数聚焦制造业及泛制造业领域,服务美的集团内部的同时,把管理实践软件产品化,通过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提供公有及私有云产品。2017年2月美云智数开始对外运营,至今已服务于40多个细分领域,200多家企业,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又可以单独提供例如生产制造、供应链、营销等模块化服务。
金江认为,在工业互联网诞生初期,因为大型企业的工业场景比较复杂,资源投入能力较强,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制造效率的需求也非常强烈,所以当时能够让工业互联网真正落地的还是大型企业。正因此,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对外拓展的前三年,基本都是服务于行业头部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变革的迫切性强,无论是要少人化,还是要添设备,或是要提质量,都需要数字化和智能化。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并不是很高,真正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还是小部分,很多中小企业更是欠缺转型升级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美的集团正在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改造,以适合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美云智数脱胎于美的,和其他源自装备制造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公司不同,美的所处的家电制造业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以toC业务为主,这使美的得以积累基于C端的数字化软件能力。作为一个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公司,美云智数将美的精益生产的经验转换为软件产品,建立起全价值链解决方案。现在的美云智数将软件能力全部整合进了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成熟的全价值链支撑套件,还在工业AI技术及云平台有所布局。这意味着美的可以将产品从研发、生产到使用的过程转变为数字镜像,通过虚拟的全生命周期测试与管理,将产品创新、制造效率和有效性水平大幅提升。
发展变革
谈到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金江认为,具体方向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打通。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企业非常多,但做到通用化或一致性难度较大,并且由于各个企业多是根据自身认知及经验建设自己的内容,就像社会级的信息孤岛,而整个工业体系效率的提升需要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能够相互调用。
方向之二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适应性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初期多是较大企业投入能力较强,工业互联网企业大部分是为较大企业做“贴身服务”,而其实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模式各异,难以从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取支持和能力。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想要完成产业升级,中小企业的产能升级是绕不开的话题。因此提炼中小企业共性需求,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进行适应性改造是应当努力的方向。
方向之三是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消费互联网发展较工业互联网更早、水平更高、积累更多,工业互联网主要聚焦企业后端的经营管理层面,比如提升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品质,消费互联网围绕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二者融合将是趋势所在。
这次疫情对整个社会的触动巨大,也让很多制造型企业反思自己的经营管理行为——在这样员工不能出差,门店不能开张的情况下,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几乎是企业唯一的选择,如果过去几年企业并未布局电商,现在将遭遇危机。
“疫情犹如照妖镜,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妖魔鬼怪’都会在特殊时期显现出来。经过这次疫情,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才突然意识到数字化对企业来讲有多么的重要。”金江说。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疫情带来的改变首先应该是观念的突破,企业领导人的观念不突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就冲不破。第二个改变是模式的升级,企业的经营模式会进行改变,企业想要生存,模式必须调整。第三个改变是能力的提升,通过数字化的赋能,可以快速解决很多曾经的棘手难题,数字化转型会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快速升级。